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。
对于高血压,大家并不陌生,很多人都会认为高血压是成人的专利。实际上,越来越多的儿童受到了高血压的威胁,儿童高血压易造成心、脑、肾等器官的损害,我们一起来关注并学习儿童高血压相关知识吧。
1、儿童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?
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(收缩压或舒张压)增高为主要特征(成人收缩压≥140毫米汞柱,舒张压≥90毫米汞柱),可伴有心、脑、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。
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,血压受年龄、性别、体重等因素影响。根据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18修订版)》应用百分位法制定出中国3-17岁男、女年龄别和身高别的血压参照标准(简称“表格标准”):收缩压和/或舒张压≧第95百分位诊断为高血压,第90-95百分位或≧120/80mmHg为“正常高值血压”。
儿童高血压分级:①1级高血压:第95-99百分位+5mmHg;②2级高血压:≧第99百分位+5mmHg。
2、儿童高血压有哪些病因?
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,前者与遗传因素、精神压力、缺乏充足睡眠、不良生活方式、缺乏运动、饮食不当等因素相关,后者主要由心血管系统、肾脏、肾血管病变、内分泌系统、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等引起,与环境因素和药物也有相关性。
3、儿童高血压有哪些表现?
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,常见的是头晕、头痛、颈项板紧、疲劳、心悸等。仅仅会在劳累、精神紧张、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,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。
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、心悸、眩晕等症状,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、抽搐,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,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、脑、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,如中风、心梗、肾衰等。
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,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。
4、孩子得了高血压怎么办?
儿童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较多见,此类患儿应及早查明原因,治疗原发病。
针对原发性高血压,首先应从一系列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着手,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(1)加强体育锻炼,控制体重:体重减轻4~5千克,可以使血压下降5~10mmHg。建议青少年多做有氧锻炼,包括慢跑、游泳、打篮球等,每周至少锻炼3次,每次至少20分钟以上。
(2)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,避免久坐:持续坐90分钟可以看作久坐,长时间看电视、玩电脑游戏、看电影等都是久坐,不利于血液循环,增加高血压风险,少坐、多动,劳逸结合,每隔1~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,做一些弯腰、抬肩、扩胸等伸展活动。
(3)健康饮食,营养丰富:儿童饮食食物种类应多样,营养全面,保证新鲜水果、蔬菜和优质蛋白的摄入,控制食物总热卡,少吃高糖、高脂、高盐的食品。
(4)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:规律作息,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。
(5)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:让孩子学会自我调整,平衡生活和学习压力,保持乐观积极心态,避免负面情绪影响。
(6)主动监测,早防早控:学会正确测量血压,居家定期监测,达到正常高值血压或青少年血压≧120/80mmHg时要密切关注,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预防。
温馨提醒:建议至少每年一次给孩子测量血压,尤其是家人患有高血压,而孩子的生活方式又很不健康,更要经常测量血压,以便早发现早治疗。
文字:心血管内科 华琦
图片:来源于网络
编辑:公共卫生处
审核:心血管内科 钱炜